>>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连续13年 全省未发生重特大火灾
连续13年 全省未发生重特大火灾
更新时间:2014-04-21 11:23:10
党政同责 齐抓共管 四川消防工作再上新台阶
每晚,家住绵阳市老城区的退休职工张亮都要上街散步。最近,张亮发现一个新鲜事:城区许多街道边都增设了消火栓。“老城火灾隐患多,有了这些消火栓,消防安全更有保障了。”对此,老张很赞许。原来,为解决旧城消防水源问题,绵阳市新增了210个市政消火栓。
2013年以来,我省各地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均呈快速发展势头,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近年来,我省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不断加大消防投入夯实基础,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省保持了连续13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的良好态势。
高位推动消防事业保障再谱新篇
走进成都大邑县安仁古镇和新场古镇,消防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让人眼前一亮:古镇的消防站配备了高喷消防车等消防器材装备,千家住户家家配置灭火器,此外,古镇上还修建了专用于消防的取水码头……这是该县近年来加大消防工作力度的缩影。
这样的景象在我省各地随处可见。针对近年消防安全新的特点,我省强化政府消防管理工作,以创新举措开拓出全省消防工作新局面。
2013年,省政府首次与21个市州政府“一把手”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颁布出台《四川省消防工作考核办法》等5个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以及商店、宾馆、医院、学校等4个地方标准。市、县两级政府纷纷逐级下达年度目标责任。
同时,我省出台《四川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实施办法》,加大财政对消防工作的支持力度。省级层面高位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使各地消防事业保障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全省新购灭火救援执勤车196辆,新增各类器材3万余件(套);全省去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41个消防队站,遂宁市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化工园区特勤消防站和购置设备;全省21县级城市告别“无消防站”的历史。
齐抓共管社会消防管理跃上新台阶
派出所里设置消防民警办公室;警车里放置灭火器、救生绳、防毒面具等装备,以便民警处置突发情况;通过天网监控火情……这是成都市社会消防管理的举措。如今,这一经验正在向全省推广。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是我省去年消防工作又一大亮点。
去年,我省深入推进消防工作网格化、户籍化管理,50%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庄网格化达标,100%的重点单位建立户籍化档案。
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是重点。省公安厅、省住建厅联合出台相关规定,分三批推进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技术审查检测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目前,6个地级城市已出台实施方案。公安、安监、质监、住建、民政等部门联合部署建筑施工现场、消防产品、彩钢板建筑、敬老院、养老院等5个消防安全专项治理。
同时,我省“96119”举报投诉工作机制也不断完善,2013年全年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4万多起。消防产品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全年移交产品案件99件,法院宣判3件,成功破获全省首起制售假冒伪劣防火门刑事案件。其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芦山地震灾区,我省创新实施7户联防、分级预警的火灾防控模式,确保灾区安置点至今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在藏区,“落实责任、强化预防、整治隐患、夯实基础”四策并举,有力地维护了当地火灾形势稳定和社会稳定。
根据《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全省要建立消防安全实践基地18个、消防安全示范学校83所。结合相关要求,各市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消防公益宣传活动:内江开展“消防安全五星家庭”评比活动,广安开展“万名基层干部学消防”活动……“重视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氛围在全省范围越来越浓烈。
去年,全省还先后部署开展了“除火患·保平安”、大排查大整治、“清剿火患”战役等3个专项行动,排查整改火灾隐患近13万处。
英雄本色消防官兵攻坚克难成效显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去年,全省消防官兵连续奋战、攻坚克难,全年接处警总量7.9万起,创历史新高,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抢救被困人员1.2万人,疏散群众5.6万余人,保护财产价值12亿元。同时,还圆满完成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科博会、西博会等重大政治经济活动消防保卫任务。
一年来,全省消防部队有39个集体、33名官兵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了全国“最美消防员”刘亚光、“特别关注消防员”吴小波、一等功臣刘鹏等一批先进典型。
三位一体
全面推进消防法制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消防法制建设工作始终围绕立法、执法、普法展开,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新修订的《四川省消防条例》,标志着全省消防法制建设进入崭新阶段。
上层立法 创新突破法制瓶颈
自“十二五”规划纲要施行以来,四川省消防立法工作进入快车道,通过不断推动的消防法制建设,对长期困扰消防工作的难点、疑点问题提供法律支撑。
2011年5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高票通过了新修订的《四川省消防条例》。
2012年10月8日,省政府制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大型公众聚集场所界定标准》两份法规,印发全省。
2013年1月,《四川省消防条例释义》以省人大法工委名义正式印制发行。
2013年5月20日,省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办法》,并以省政府令第270号的形式向社会发布。
中层执法 推动消防法制建设
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消防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列为四川省第十二届常委会的第一个执法监督项目。检查过程中,有效查处了一批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违规违纪行为,切实提升了执法质量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省公安消防部门组织开展全省消防执法交叉检查,查违规、堵漏洞,刹歪风、敲警钟,着力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规范化水平,纵深推进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
此外,通过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季度网上执法质量考评、每月全省行政处罚案卷抽查评议的全年全覆盖模式,加强各地监管,实时掌握各地信息,有力推动了全省消防法制建设。
基层普法 提升社会法制水平
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始终以建设“法治四川”为目标,结合消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消防普法活动主要以《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四川省消防条例》为重点,着力提高全省民众消防法律法规知晓率。
截至2013年底,全省各级消防部门共举行普法现场活动1000余次,发放《消防法》、《消防安全常识二十条》等普法刊物50万余册。
整治隐患
圆满完成“四不”目标
自2013年12月底全国开展“清剿火患”战役以来,全省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消防安保任务,实现了“社会面上不发生较大以上亡人火灾,藏区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火灾,雅安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不发生亡人火灾,消防部队内部不发生重大事故案件”的“四个不发生”既定目标。
在第二次“清剿火患”行动中,全省共检查社会单位69947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40796处,临时查封1138家,责令“三停”896家,罚款2659万元,拘留518人。在全国大火频发形势下,全省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战役期间,全省开展“橙袖标·正能量”消防志愿者行动、中小学寒假前消防安全教育“三个一”活动、“百名记者消防行”活动和“火灾隐患随手拍”有奖举报等多项活动,发动各地利用各类宣传媒介,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其中,“火灾隐患随手拍”活动,共受理火灾隐患举报投诉1500余起。